《云笈七签》

张君房 | 其它书籍 | 已完结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92.19 万字 | 2022-12-19 18:56更新

《道书十二种》

刘一明 | 其它书籍 | 已完结

《道书十二种》为清乾嘉时龙门派道士刘一明所撰之道教丛书。在这些著作之中,刘一明对道教义理和内丹、易学等思想作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显示了相当高的理论思辩能力,为清代道教内丹学术的重要人物。收入的著作不止十二种,且各种版本有所差异。据《藏外道书》所收上海翼化堂光绪庚辰年(1880)刻本,共收26种道书。

87.44 万字 | 2022-06-14 16:23更新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 医论医理 | 连载中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丛书,又名《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寿甫)撰。此书分为《处方学》8卷、《医论》8卷、《医话拾零》、《三三医书评》、《药物讲义》4卷、《伤寒讲义》4卷、《医案(附诗草)》4卷。系作者多年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是20世纪初我国重要的临床综合性名著。张氏致力沟通中西医学,主张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他认为:“欲求医学登峰造极,诚非沟通中西医不可。”其于沟通中西医的主导思想,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张氏重视基础理论,对脏象学说和解剖生理的互证尤为重视。书中指出:脑为元神,心为识神,心力衰竭与肾不纳气相通;脑充血与薄厥相近等等。在临证方面,讲究细致的观察和记述病情,建立完整的病历。其于诸病治法,注重实际,勇于探索,并独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剂,体验了若干中药的性能。对诸如萸肉救脱,参芪利尿,白矾化痰热,三七消疮肿,生硫黄内服治虚寒下痢,蜈蚣、蝎子定风消毒等等,均能发扬古说,扩大药用主治。如对调治脾胃,主张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养与开破相结合。书中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书中载述张氏所制定的若干有效方剂;在方药应用方面,创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剂,并对石膏、生山药、代赭石等药的临床施治,在古人基础上有重要的补订、发挥。

47.37 万字 | 2023-02-20 09:54更新

《遵生八笺》

高濂 | 中医养生 | 已完结

全十九卷。撰者高濂,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剧作家。著有《雅尚斋诗集》、《玉簪记》、《节孝记》等书。据说他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书中附有万历十九年(1591年)写的序。该书从八个方面(即八笺)讲述了通过修身养生来预防疾病、达到长寿的方法。 这八笺是"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遐举笺"。其中"饮馔服食笺"自卷十一至卷十三,收录了3253种饮食和药方及15种专论。此外,该书中的卷十一至卷十三和卷十二中的"野蔌类九十六种"一章还曾分别以《饮馔服食笺》和《野蔌品》为名单独出版。高濂还著有《草花谱》、《兰谱》等书。该书的摘录收于"中国食经丛书"(下)。

39.11 万字 | 2022-06-07 17:29更新

《千金翼方》

孙思邈 | 医论医理 | 已完结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

38.45 万字 | 2022-05-24 20:56更新

《顾松园医镜》

顾靖远 | 医论医理 | 已完结

《顾松园医镜》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顾靖远撰于1718年,十六卷,共六种,此六种皆系作者选录 、 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加以归纳整理并阐述注解而成。全书论及生理、解剖、病原、病理、疾病各论、诊断、疗法、药物、方剂等方面,内容较广泛而系统。顾氏的学术思想,主要受喻嘉言的影响。196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根据其家属所献抄本校订出版,题名为《顾松园医镜》 ,但却删去了《内景图解》的全部插图。现存康熙抄本、1921年铅印本。

29.53 万字 | 2022-11-30 09:46更新

《素问悬解》

黄元御 | 中医经典 | 已完结

《素问悬解》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其注释参考采摭王冰等历代《内经》注家之精论、间附作者本人对《素问》研究之心得。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出生于1705年,逝世于1758年,故居昌邑市黄家辛戈村。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27.50 万字 | 2022-11-28 18:47更新

《针灸逢源》

李学川 | 针灸推拿 | 已完结

清代李学川编撰的《针灸逢源》一书中,载有大量的针灸临证腧穴处方,见于该书卷五。探讨中国古代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与规律,对现代针灸学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9 万字 | 2022-05-28 16:21更新

《卫生易简方》

胡荧 | 方药本草 | 已完结

《卫生易简方》是由 胡濙 编写的一本书籍,书中分为诸风、诸寒、诸暑、诸湿等145类病证,共396方,主张方宜简易,多数方剂药仅一、二味且多为易得之品。 《卫生易简方》,方书。十二卷(一作4卷)。明·胡濙撰。约刊于1410年。作者任礼部侍郎时出使四方,留心医学20余年中,广泛收集各地民间单方验方编成此书。本书还附有服药忌例22条及兽医单方47首。现存多种明、清刊本。

16.59 万字 | 2022-11-30 09:48更新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 针灸推拿 | 已完结

《针灸甲乙经》(公元282 年)晋.皇甫谧(士安)撰。十二卷。论述生理、病理、诊断、经络、俞穴和针灸治疗等方面,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

13.87 万字 | 2022-05-23 23:38更新

《黄帝内经·素问》

轩辕黄帝 | 中医经典 | 已完结

《素问》,医经著作,9卷,81篇。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举凡养生气功之理论;人与自然相参相应之学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预防思想;阴阳五行及气运对中医理论之指导;脏象学说及脏腑经络临床辨证之规律;以脉学为主而又望闻问切全面论述之诊断;针砭灸摩、汤液醪醴之运用;治病求本统领下之标本缓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治则;对咳、疟、痹、风、厥、痿及热病、奇病等具体疾病之认识等等均有较详之论述。齐梁医家全元起曾对此书加以注释,其时第七卷已亡佚。唐王冰得先师张公秘本,补其所亡,广为次注,扩为24卷,因而流传。

12.75 万字 | 2022-06-11 22:02更新

《度人经》

不详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度人经,全名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被后世明代《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号称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一切法界之源头。是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派的核心经典。 受道家玄学盛行的影响,度人经在道家学者中颇受青睐。从南朝齐严东开始,至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张万福,宋陈景元、陈椿荣、萧应叟,元薛季昭、陈观吾、陈致虚,明张宇初,都对《度人经》进行诠解注释。受宋朝崇老尚道的思想影响,宋真宗、宋徽宗更是为《度人经》作序。其中以道家思想盛行的唐宋时代注疏最多,理论也最为精湛。

12.58 万字 | 2024-10-22 20:17更新

《针灸大成》

杨继洲 | 针灸推拿 | 连载中

《针灸大成》,针灸学集大成之名著。10卷。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州)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任太医院医官,行医40余年,尤精于针灸。曾以家传验方,融会诸家针灸著作,并参以个人经验,撰成《卫生针灸玄机秘要》3卷。万历年间,治愈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痿痹之疾。赵氏得阅《玄机秘要》,拟为之付印。然继洲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采集有关针灸之法,并附以供太医院考绘而用之铜人明堂图,编著为《针灸大成》。晋阳人靳贤受赵氏之托,曾为之选集校正。 此书广泛辑录前人与针灸有关的论述,考证了穴位、经络,详细介绍了临床辨证取穴,附有个人针灸医案,又载录了陈氏《小儿按摩经》。此书取材广博,考证穴位较详,所列病种较多,并有作者临证医案之记录,因而成为明以后针灸学的重要文献。书中附图多幅。缺点是编次较乱,选材有欠精妥之处。 现存版本50余种,通行的为10卷本。另外,1737年章廷珪的木刻12卷本,乃是将民间坊刻《铜人针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二书合称《铜人腧穴》而附刊于书末而成。现存最早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有10卷本的排印本。

12.35 万字 | 2023-02-20 09:57更新

《针灸聚英》

高武 | 针灸推拿 | 已完结

《针灸聚英》,针灸专著,又名《针灸聚英发挥》,4卷。明·高武撰于嘉靖八年(1529年)。高氏以针灸“诸书于《素问》《难经》多异少同”,乃“取其同,议其异,故以《聚英》名”。卷首《集用书目》,简介明以前主要针灸著作16种;卷1论五脏六腑,仰伏人尺寸,手足阴阳流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其所属经穴之循行及主病,大抵依照滑寿《十四经发挥》为次序,并附有经脉穴图;卷2介绍骑竹马灸法、四花穴、子午流注、东垣针法等各家针灸法及各种疾病取穴法;卷3介绍煮针、火针、温针、折针、艾炷、灸疮、禁忌等法;卷4记述80余首有关经穴、经脉、临床主治、补泻手法、针灸禁忌等歌赋,最后以问答形式阐述若干针灸治疗问题。高氏集录明代以前针灸学之主要成就,并用按语形式阐发己见,如五行生克在是动、所生病治疗中之应用;东垣针法应用等。书中收集针灸歌赋颇多,尤其便于初学者习诵。

11.91 万字 | 2022-05-23 23:38更新

《注解伤寒论》

成无己 | 中医经典 | 已完结

《注解伤寒论》,《伤寒论》注本,10卷。东汉张机(仲景)著,金成无已(聊摄)注。书成于金皇统四年(1144年)。为《伤寒论》第一个全注本。其原文之编排,卷1为《辨脉法》、《平脉法》;卷2~4为《伤寒例》、辨痓(痉)湿暍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卷5辨阳明病、少阳病脉证并治法;卷6辨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脉证并治法;卷7~10,辨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辨不可发汗病、可发汗病、发汗后病脉证并治;辨不可下病、可下病脉证并治法;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以及“辨不可吐”、“辨可吐”等。书前除仲景原序外,另有严器之所撰《注解伤寒论·序》一篇。此书之原文编排,世称成无己本(简称“成本”)。成氏注文较为详明,有不少独到见解,对后世研究伤寒的学者影响很大。

11.90 万字 | 2022-05-23 23:35更新

《肘后备急方》

葛洪 | 方药本草 | 已完结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11.44 万字 | 2022-12-19 19:36更新

养生导引秘籍

胡文焕 | 中医养生 | 已完结

《神农经》曰∶食谷者智能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谓炼五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药者,与天相翼日月并列。《混元道经》曰∶谷神不死(河上公曰∶谷,养也,能养神则不死。神为五脏之神。

9.62 万字 | 2022-05-23 23:44更新

《本草崇原》

张志聪 | 方药本草 | 已完结

《本草崇原》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神农本草》谓之《本经》,计三百六十五种,以应周天之数。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9.52 万字 | 2022-05-23 23:40更新

《黄帝内经·灵枢》

轩辕黄帝 | 中医经典 | 已完结

《灵枢》又名《黄帝内经·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灵枢经》,即《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灵枢经》早期为九卷,八十一篇。南宋史崧将其改编为二十四卷本,成为了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灵枢》版本。

9.48 万字 | 2022-06-11 22:00更新

《吴医汇讲》

唐大烈 | 医论医理 | 已完结

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是《吴医汇讲》,其作者是清代名医唐笠山。唐笠山,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嘉庆辛酉(1801)年,以编纂《吴医汇讲》而闻名于医林。 十八世纪末,苏州雕版手工业兴盛,名医云集,而且大兴讲学之风。当时许多名医,以医会友,聚于一堂,各抒己见,析疑赏奇。唐氏从中颇受启发,于是亲自联络医林名医高手,广泛征集医门佳作,别出心裁,勇于创新,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当时虽不叫“杂志”,但从出版形式和组稿过程与后世的杂志编刊完全相符。 《吴医汇讲》共发表江浙地区41位医家94篇文稿,内容生动,丰富多彩。浏览《吴医汇讲》,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出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的主编唐大烈的编纂思想及《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

7.16 万字 | 2022-06-05 17:2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