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云古观位于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腰带山西南麓的聚仙谷内。主峰海拔648米,登其山顶,一览众山,皆儿孙之貌。此乃众山之尊,龙脉之首,古志称谓“龙祖山”。她东西横跨越7公里,南北纵深5公里遥,占地25平方公里,气势雄伟磅礴。
龙祖山林木蓊郁,遥望黛绿,又得名“遥黛山”。旧志载龙祖山“山腰有白石如带,望之隐如云气飘横”。别称玉带山。“玉带横云”乃是丰润八景之一。唐代以前,因更朝换代,战乱兵焚,人亡庙圮,无物可考。唐朝鼎盛,冀东兵燹暂息,道教尚得生息。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在聚仙谷石房沟复建玉皇殿。唐贞观19年(公元646年)夏初,唐王李世民御驾征辽,行至龙祖山下, “因唐王御带落地即没,山腰漂浮白云似带”,龙祖山始称“御带大宝山”。民间 俗称“腰带山”至今。谷内宫观,随之称曰“天云观”。
靖康2年(公元1127年)秋,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被金兵俘虏,押迁北国,经腰带山脚下浭水,即越长城出边关。他站在浭水桥头,留恋地望着河水,由东而来,潺潺西去。他仰天叹道:“凡水背东,唯此独西,吾安得似此水还乡乎!”依依不舍落泪而去。浭水从此更名为“还乡河”至今。金 正大7年(公元1230年),金灭北宋,统领冀东。天云观因朝代更迭,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庙毁香断。元兴 驱金南撤,冀东熄战,社会尚稳,民间集资,重修天云观。明 万历8年(公元1580年),再次重修天云观。清 乾隆47年(公元1782年)又重修天云观。近代 天云观历经军阀混战,庙已断壁残垣,道士流落他乡。1926年 刘宗理任住持,获准在山顶建“天云观”。刘住持率领道众,自力更生,种地植树,烧砖灰瓦,历经六年天云观峻成。
1933年 日寇侵占冀东,道士在全民族统一抗战政策感召下,投入到抗日救国斗争中去,经过12年的烽火历程,牺牲三名道士,救护四纵11名危重伤员痊愈,救回负伤的丰滦迁县委书记杨文汉,掩护过冀热辽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政委李楚离、和阎达开、苏林彦等抗日人员 36次”,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1942年 八路军12团独立营与鬼子在山顶进行一次激战,鬼子炮轰天云观,房屋烧毁。虽然修建,但未复原貌。
195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派人来天云观,搜集道士抗日时期的文物。送省会“天津历史展览馆”展出,供大家参观学习,这是对道士的褒奖。1954年 天云观住持芦士喜选为丰润县人大代表,这是道教的荣誉。同年,丰润县苗森县长曾到腰带山提词:“玉带横云一好景,无梁高阁望海亭。悬宏随避羊肠道,满山沟坡松林丛。十数高年去道士,革命征途立新功。” 颂扬道士们艰苦奋斗、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对道教的关怀和勉励。1960年 腰带山上的几百亩道士林,献给丰润县政府,改建“腰带山国营矿柱林场”。同年 北京军区空军在腰带山顶建雷达站,天云观址被国防征用。政府对道士生活妥善安排,天云观解体。1966年 文革期间,聚仙谷废弃的天云观玉皇殿,又遭劫难,败垣夷平,碑刻砸碎,失落无迹,至今难寻。
2001年喜逢盛世,经属地政府批准,在聚仙谷原址恢复天云观。初建山亭五座,以“龙眼圣泉亭”为妙,亭内有两眼石井,井距不足一米,却南甜北苦,令人咂舌称奇。2002年冀热辽军分区司令李运昌亲题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在聚仙谷竣工。玉皇殿八月完工,庙左建有单房三间,殿后峭壁,崖刻“仙境”二字。年底,建完山门4柱3间7楼的牌楼一座,刘宗理住持的侄孙在牌楼中匾题写“聚仙谷”三个大字。2003年财神殿竣工,神像开光,神殿二柁竟长出灵芝。《唐山晚报》、《燕赵都市报》报道此事,灵气感人,香客如云。天云观初具规模。
抗日战争时期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部曾设在该地。爱国爱教是道教的优良传统。1937年7月7日泸沟桥事变,宣告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深受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的冀东各界人民,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拿起刀枪,投入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作为爱国的中国人,冀东的爱国道士也决不甘心不甘当亡国奴。以唐山玉清观、天云观等冀东道观成为抗日根据的模范堡垒户,为抗日献粮、献铸钟铁、献抢、救治八路军危重伤员、掩护冀东党政军首脑机关等等。涌现出了雪夜送药、济助英雄、积极抗战的曲崇辉道长,捐粮捐枪、掩护伤员的刘宗理道长,救护丰滦迁县委书记杨文汉的陈守林道长,为掩护4名抗联战士、血洒腰带山崖的张仙长等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更有众多的爱国道士,脱下道袍,穿上戎装,“一手拿枪,一手拿香”,直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谱写了冀东爱国道士抗日的英雄篇章。这些爱国爱教的事迹,使唐山市广大道众深深地牢记:“没有国,哪有教”的真理。2006年4月,唐山玉清观住持董沛文道长偕同张高忠道长、刘性然道长代表唐山道众专程到北京看望了战斗在冀东的抗日名将李运昌老将军,为唐山道教题了词:“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东道教界的朋友们,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伟大号召,参加了冀东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为冀东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希望你们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继续发扬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你们应有的作用。”张高忠道长发动唐山道众搜集冀东道士抗日救国史料,整理冀东道士爱国爱教功绩,翻阅了有关档案、文史资料和市、区、县志,访问了生活、战斗、工作在唐山根据地的首长、前辈、朋友,拜访唐山玉清观、天云观等抗日堡垒户健在的前辈道长,历经12年将搜集到大量道士抗日救国资料,整理成近16万字的《烽火历程——冀东道士抗日救国记实》一书。这些爱国道士的抗日英雄事迹,也被选入《唐山市宗教界爱国爱教史料集》(中共唐山市委统战部编2009年1月)、《河北省宗教界爱国爱教史料集》(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编2010年9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