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李学川编撰的《针灸逢源》一书中,载有大量的针灸临证腧穴处方,见于该书卷五。探讨中国古代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与规律,对现代针灸学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9 万字 | 2022-05-28 16:21更新
《针灸甲乙经》(公元282 年)晋.皇甫谧(士安)撰。十二卷。论述生理、病理、诊断、经络、俞穴和针灸治疗等方面,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
13.87 万字 | 2022-05-23 23:38更新
针灸问对( 刊于1530年)由明汪机撰,书共三卷。 书凡三卷。上、中两卷,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荣卫气血、针刺诸疾及其方法。下卷,专论灸法适应证及经络俞穴。本书首先指出“ 用针必先诊脉”,强调“切脉、观色,医之大要”。反对“医者不究病因、不察传变,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说”。他批评那些“ 徒执孔穴“”按谱施治”的医生为“按图索骥”,或“譬之狂潦泛滥,欲塞下流而获安省”。主张针治疾病宜“先定五脏之脉,备循九候之诊,而有太过不及者,然后乃存意于用针之法”。其次又提出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他说“:病邪大甚,元气已伤,决非针元所能济矣。假如痨瘵阴虚火动,法当滋阴降火,针能滋阴否乎?痿证肺热叶焦,法当清金补水,针能补水否乎?经曰‘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调以甘药是也’。知此则病之可针、不可针每可以类通矣。奈何世之专针科者,既不识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在针灸施治上,强调据证立法,法随证变。他说:“病变无穷,灸刺之法亦无穷。或在上下取之,或在下上取之,或正取之,或直取之。审经与络,分血与气。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庶得随机应变之理”。汪氏还指出《金针赋》所云之“ 针刺十四法”以及“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龙虎交战”等一系列针法,是巧立名目。他说:“考其针法,合理者少,悖理者多,错杂紊乱,繁冗重复”。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反对“哗众取宠”的科学态度。书末列禁针禁灸穴歌、十二经见证歌、十二经井、荥、俞、经、合歌、经穴起止歌、天心十一穴歌,经脉交会八穴歌等针灸歌赋,以便诵记。第 417 页汪氏序云“,本书乃取《灵枢》、《素问》、《难经》及诸家针灸之书,穷搜博览,遇有论及针灸者,日逐笔录,积之盈箧,不忍废弃,因复序次其说,设为问难,以著明之,名曰《针灸问对》。”足见汪氏致学之严谨。所辑之书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4.69 万字 | 2022-05-28 16:12更新
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道教尊为“妙应真人”。一生著述颇丰,据《旧唐书》载:“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0.59 万字 | 2022-05-28 20:59更新
李中梓一生精熟《黄帝内经》。他抓住《黄帝内经》的重点,删繁从简,进行选择性的类分,编成《内经知要》一书,使《黄帝内经》的内容更加精实简要,后人学起来更加容易。《内经知要》共有上、下两卷,分成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类,将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概括无遗,所以至今仍为后学者所欢迎。
6.84 万字 | 2022-05-24 20:56更新
《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全书共三卷。该书记载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特别注重阐述各种饮撰的性味与滋补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它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还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等。附录版画二十余幅,文图并茂,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疗专书,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食谱。 忽思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营养学家,他写的《饮膳正要》一书,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传播和发展我国卫生保健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饮膳正要》是一部专讲饮食和营养的书籍。我国周代时期,政府里就设有“食医”,专管与饮食有关的医药问题。以后历代都有关于用饮食做为治疗手段的材料及专书出现,即所谓“食疗”。但是,从健康人的立场出发,讲究饮食营养,滋补身体,以达到强身养生的目的的书籍,当以《饮膳正要》为最早。 该书的名称虽为《饮膳正要》,但内容包括了医疗卫生,以及历代名医的验方、秘方和具有蒙古族饮食特点的各种肉、乳食品,甚至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也引用了该书的有关内容。所以,《饮膳正要》-一书,对于研究我国的医药和蒙古民族的医药科技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馔等;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即包括诸般汤煎、神仙服饵、四时所宜、五味偏走、食疗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等内容;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 《饮膳正要》,当时虽是为皇帝延年益寿所编的专著,但对人民百姓也起了很大作用。正如该书的序言里所说的那样:“中宫览焉念,祖宗卫生之戒,知臣下陈义之勤思,有以助呈上之诚身而推其仁民之至,意命中政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兹举也,盖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人举安,推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恩泽之厚,岂有加于此者哉,书中之既成大都留守臣金界奴传。
3.82 万字 | 2022-05-23 23:35更新
《晚课》,全称《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该经和《早课》均为道教徒每日必诵的经典。《晚课》是由《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诸真宝诰》以及《三皈依》、《供养咒》等经典汇集而成。
0.62 万字 | 2022-11-11 21:44更新
《难经经释》,医经著作。二卷。清·徐大椿撰于1727年。徐氏注释《难经》以《内经》理论为本,阐发《难经》义理及其学术渊源,颇有参考价值。但作者提出“《难经》之必不可违乎《内经》”的观点未免失之偏激。现存多种清刻本、1985年浙江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号洄溪,江苏吴江人,今苏州市吴江区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年七十九岁。性通敏,喜豪辩。自《周易》《道德》《阴符》家言,以及天文、地理、音律、技击等无不通晓,尤精于医。初以诸生贡太学。后弃去,往来吴淞、震泽,专以医活人。大椿著书颇多,有《兰台轨范》《医学源流论》《论伤寒类方》等,都为医学之籍。他的歌曲有《洄溪道情》三十余首,《中国诗史》颇有愤世之辞。
3.74 万字 | 2022-05-28 20:49更新
《厚生训纂》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编者系明·周臣,在任衢州太守期间,因病疡不能视事,从贰守周潭石处借阅诸如《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三元延寿》,《居家必用》等书,因摘取其简易者,遂囊括而成《厚生训纂》,后经明·胡文焕收入《寿养丛书》,《格致丛书》中。
3.16 万字 | 2022-11-30 09:47更新
唐吕岩(字洞宾)撰。金华宗旨即旌阳真君所谓四字天经,又所谓净明道法、忠教雷霆也。吕氏因见世人不明先天大道之旨,遂“将金丹要诀、秘密天机,尽行泄露。其中玄妙法则,和盘托出,了如指掌。”同时他认为近世谈玄理者大半择焉不精,语焉不详,皆不足为道家法也。”于是著成是书,以醒世人。该书凡一卷十三篇。
1.06 万字 | 2024-10-22 19:20更新
经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本:杜光庭等诸家注解本。
2.48 万字 | 2022-11-15 17:16更新
《玄坛赵大元帅说五路财神真经》据传在大英博物馆内发现的,作者及年代不详。
0.38 万字 | 2024-11-03 14:17更新
经名《太清元道真经》,不着撰人。据本书跋文,当为唐人所作。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参校版本:《道藏》河神部玉诀类《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注解》本(简称合明子注本)。此经张至少顺道人曾推荐过,言人一小醉减寿五十天,一大醉减寿一百天,以警醒世人。
0.24 万字 | 2022-05-24 12:12更新
《言医》一书,国初时海宁裴氏兆期所著,康熙间钱塘高士宗《医学真传》曾论及之,则彼时必有刊本,迨后湮没失传,故道光间震泽吴子音于《三家医案例言》后有续刊此书之语,惜子音寻逝,竟未重镌。往岁定州杨素园明府嘱购医林遗帙,余浼人往苏搜访,得其原稿读之,虽瓣香《医贯》,而识见实超出于赵氏,更有先言余之所欲言者,遂忘固陋,选而评之,邮质杨侯,极蒙许可,且命授梓以公于世云。
1.86 万字 | 2022-06-05 17:46更新
《灵枢》又名《黄帝内经·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灵枢经》,即《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灵枢经》早期为九卷,八十一篇。南宋史崧将其改编为二十四卷本,成为了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灵枢》版本。
9.48 万字 | 2022-06-11 22:00更新
《外经微言》是1980年整理古医籍过程中发现的。该书现藏于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本书前无序,后无跋,封皮残缺,印章亦已模糊难办。卷首有“岐伯天师传,山阴陈士铎号远公又号朱华子述”字样,其书末朱题“嘉庆二十年静乐堂书”,其笔体与正文稍异,疑或后人所加。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清代精抄本。经查阅多种图书目录,均未见记载《外经微言》一书,后查《山阴县志》方知陈士铎确有此书行世。
5.52 万字 | 2022-12-21 17:59更新
《女科要旨》是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全书共四卷,主要介绍了妇科相关的理论知识。 全书分为四卷,主要就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及几种常见外科病症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作者根据《内经》之旨、《金匮》之法,提山了个人的见解,综合了前人的心得。讲解病机,简明透彻,所选附方,切合实用,可作为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 《女科要旨》讲解病机简明透彻,所选附方切于实用,可作为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陈修园《女科要旨》一书,论治妇人之疾,探本溯源,会通诸家,择善以从,崇尚实践,简切堪用。兹不揣冒昧,聊作粗浅评述如次: 调脾胃雅俗共赏 妇人以血为本,_血之生化在脾胃,故历代女科著述,莫不重视脾胃
4.73 万字 | 2022-05-23 23:35更新
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是《吴医汇讲》,其作者是清代名医唐笠山。唐笠山,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嘉庆辛酉(1801)年,以编纂《吴医汇讲》而闻名于医林。 十八世纪末,苏州雕版手工业兴盛,名医云集,而且大兴讲学之风。当时许多名医,以医会友,聚于一堂,各抒己见,析疑赏奇。唐氏从中颇受启发,于是亲自联络医林名医高手,广泛征集医门佳作,别出心裁,勇于创新,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当时虽不叫“杂志”,但从出版形式和组稿过程与后世的杂志编刊完全相符。 《吴医汇讲》共发表江浙地区41位医家94篇文稿,内容生动,丰富多彩。浏览《吴医汇讲》,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出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的主编唐大烈的编纂思想及《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
7.16 万字 | 2022-06-05 17:22更新
《慎疾刍言》是由清代徐大椿创作的一本关于医学的著作,撰于1767年。本书着重剖析医界流弊,以期医家谨慎治疾。本书内容有误用补剂、内科杂病误治的论述。还有对不同患者(如老人、妇女、小儿)治疗上应有所区分、以及外科病证治法等方面的论述。简明切要,并无浮泛。此书又有王士雄校刊本。经张鸿补辑,改名《医砭》,编入《潜斋医学丛书》中。现存初刻本等二十余种清刻本。
1.13 万字 | 2022-06-05 18:0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