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瀹骈文》,外治法专著,又名《外治医说》,清代吴尚先(师机)著。初刊于同治四年(1865年)。此书详列古今医家外治之法并结合个人外治经验。初名《外治医说》,后改今名。作者据《子华子》一书所说“医者理也,药者瀹也。”用骈体文叙述以便学者记诵而注方于下,故以《理瀹骈文》为书名。书分4卷。卷1略言,概述内病外治之源流及其原理,其议论透彻,浅显易懂;卷2~3详述伤寒、中风、痹证等多种病证的外治法,并附有外治之类方,随证列法,法在其中,“繁而不节,取便览也;俚而不文,取易晓也。”末卷为21膏剂良方,附以施治法及《治心病方》一文。清代王宗寿鉴于吴氏之外治法多指经穴贴膏敷药,恐病人得方而不尽知各穴部位或误其处,故补刊“铜人图经穴考”,附于其后。全书以记述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治法多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便于推广应用。
4.36 万字 | 2022-06-05 18:52更新
经名《太清元道真经》,不着撰人。据本书跋文,当为唐人所作。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参校版本:《道藏》河神部玉诀类《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注解》本(简称合明子注本)。此经张至少顺道人曾推荐过,言人一小醉减寿五十天,一大醉减寿一百天,以警醒世人。
0.24 万字 | 2022-05-24 12:12更新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92.19 万字 | 2022-12-19 18:56更新
《格致余论》,元代朱震亨撰。成书于元至元七年(公元1347年),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得名。为朱氏的医论集,其著名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俱载于此书,集中反映了朱氏的学术观点,阐述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提出保护阴血为摄生之本,列色欲、茹淡、饮食诸论,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在杂病论治方面,朱氏于书中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2.69 万字 | 2022-10-28 16:16更新
《房中补益》是(唐)孙思邈创作的其他类书籍。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夕御十人,闭固为谨,此房中之术毕也。【兼之药饵四肘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以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
0.31 万字 | 2022-06-01 19:59更新
《枕中经》,相传为太上老君传下,经文很短,多是日用保命护身的咒语,普通人也可以日常读诵,大有益处。
0.13 万字 | 2022-12-01 14:31更新
《注解伤寒论》,《伤寒论》注本,10卷。东汉张机(仲景)著,金成无已(聊摄)注。书成于金皇统四年(1144年)。为《伤寒论》第一个全注本。其原文之编排,卷1为《辨脉法》、《平脉法》;卷2~4为《伤寒例》、辨痓(痉)湿暍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卷5辨阳明病、少阳病脉证并治法;卷6辨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脉证并治法;卷7~10,辨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辨不可发汗病、可发汗病、发汗后病脉证并治;辨不可下病、可下病脉证并治法;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以及“辨不可吐”、“辨可吐”等。书前除仲景原序外,另有严器之所撰《注解伤寒论·序》一篇。此书之原文编排,世称成无己本(简称“成本”)。成氏注文较为详明,有不少独到见解,对后世研究伤寒的学者影响很大。
11.90 万字 | 2022-05-23 23:35更新
《陆地仙经》为清人马齐所著,成书于雍正年间,其内容是对“百字导引法” 的注释。“百字导引法”是由历代养生家逐渐补充完善而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具有强健肢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作用。 本书所收《心医集》、《陆地仙经》、《修昆仑证验》与《养生秘旨》,皆由清人撰述,其内容或为炼功修身之道,或为导引健身之术,或为按摩却病之法,或为养生调摄之说,方法叙述详尽,道理阐释明晰,儒道佛三家之学兼而有之,实属难得的珍贵资料。 其内容是对“百字导引法”的注释。“百字导引法”是由历代养生家逐渐补充完善而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具有强健肢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作用。此法在民间曾有流传。这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所藏马齐写本为底本。据清末坊刊医书《活命慈舟》的抄本以及其他较早一引起的传抄本来看,皆已对马氏原著作了删削。底本在《陆地仙经》文下附有马齐生平100字,从笔体与内容判断,乃系后人补写,今一并收入(马齐,《清史稿》有传)。底本还抄录有“治眼九法”与“茹穹子入道始终”,当是茹穹子所传,内容为道家功法与功理的论述。这两部分内容,未见《陆地仙经》的其他传本收载,今收入本集。底本为无框抄本,封面原题“马太保陆地仙经茹穹子入道始终”。《心医集》作者祝登元,字茹穹,在书中曾提到无生子授其以坐功事。“茹穹子入道始终”也数次言及无生子仙师,因疑茹穹子即是祝茹穹。
0.98 万字 | 2022-05-23 23:43更新
李中梓一生精熟《黄帝内经》。他抓住《黄帝内经》的重点,删繁从简,进行选择性的类分,编成《内经知要》一书,使《黄帝内经》的内容更加精实简要,后人学起来更加容易。《内经知要》共有上、下两卷,分成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类,将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概括无遗,所以至今仍为后学者所欢迎。
6.84 万字 | 2022-05-24 20:56更新
《太上老君内观经》简称《内观经》又称《内视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魏晋朝。陶弘景曾引过此经,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太上老君内观经》继承发展战国道家祖师列子的养生思想,义理通明,文字优美通畅,韵古义幽,言简意深。若以传统经典来修持,对精神灵性修持上的提升,将会有所极大收获。若当古文来细细欣赏品读,可谓中华文字组合上的极致美感体现。 千百年来,获得精神悟境的圣哲,文字大智慧皆从心念自然流露。由内而外,无不宁静无为;起思动念,无不利益众生;神思所到,无不字字精巧,句句玑珠,当中不含一丝瑕疵。无事偶来品读,犹如把玩一块温润无瑕的美玉。此经以修心为修道之说,宋金以来对道教诸派尤其全真一派之教旨影响颇大。
0.23 万字 | 2022-12-07 20:29更新
《扁鹊心书》,综合性医书,3卷。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卷上介绍“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用寒凉之剂。卷中论及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等100余种外感、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书中并附作者若干治验,多推崇针灸疗法,体现了窦氏在运用此法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扁鹊神方”收有94方,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睡圣散,颇具参考价值。
5.72 万字 | 2022-11-30 09:43更新
经名: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又名《天地本起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唐释法琳《辨正论》已引述此经。一卷。底本出处:《万历续道藏》。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
0.66 万字 | 2022-05-23 23:43更新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
4.30 万字 | 2022-06-13 18:31更新
《道书十二种》为清乾嘉时龙门派道士刘一明所撰之道教丛书。在这些著作之中,刘一明对道教义理和内丹、易学等思想作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显示了相当高的理论思辩能力,为清代道教内丹学术的重要人物。收入的著作不止十二种,且各种版本有所差异。据《藏外道书》所收上海翼化堂光绪庚辰年(1880)刻本,共收26种道书。
87.44 万字 | 2022-06-14 16:23更新
经名:洞玄灵宝定观经注。原不题撰者,经文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又据徒跋,注文当系唐代道士泠虚子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七。 灵者,神也,在天曰灵。宝者,珍也,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言此经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心,故名灵宝。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
0.43 万字 | 2022-12-07 20:26更新
经名: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撰人不详,似出于隋唐之际。此经为虚皇天尊为妙行眞人等演说教义,分为四十九章。经文以道家清静无为之说为本,论述修道之境界及其方法。书中分学道者为三乘:“末学之士,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心不妄知,禁约一切,泯绝万态以致于道”,此为小乘。“至学之士,视无所见,听无所闻,心无所知,动无所逐,以观众妙,”此为中乘。“大乘之士,无见而无不见,无闻而无不闻,无知而无不知,内外洞然,达彼无间,故能参宇宙而游无尽之域”。由大乘入道者,“以一身而化万境。不滞有无,永绝生灭,是名眞人”。修眞之法从斋戒清净、洗心断秽入手,以布施积善,造福田、立功德为务。经文认为众生平等,凡具善性、道性之人,皆可同入道门。 《辨伪录》引用《元代化胡经》内容。第一化,道生气,气生四圣,叫虚皇天尊、元始天尊、太上道君、李老君,李老君是天地的父母。
0.47 万字 | 2022-12-07 20:40更新
《本草崇原》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神农本草》谓之《本经》,计三百六十五种,以应周天之数。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9.52 万字 | 2022-05-23 23:40更新
萨天师,名守坚(生卒年不详),又称萨真人,一说为蜀西河人(今四川成都郫都区唐昌镇西) ,其后有的书称萨守坚为今山西汾阳人,乃因其自称“汾阳萨客”之故 ,道号“全阳子”。宋代著名道士,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早年受道于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虚靖天师张继先。力主正道,主张诚心正意,以神合神,千变万化。著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收存于《道法会元》。明成祖时期,册封“崇恩真君”。教内尊称“一元无上萨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萨祖、清风教主。
1.19 万字 | 2022-05-23 23:44更新
约12世纪初金·何若愚撰于1153年。后经金·阎明广注释。卷上为流注指微赋、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图形;卷中论子午流注;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书中探经络之原,求针刺之理,阐述营卫之清浊、区分孔穴之部位。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干支配合的不同日时而变化。是既知最早的一种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后世针灸发展上出现的飞腾八法或灵龟八法盖源于此。其主要内容在后代针灸书中多有收载。本书现存《针灸四书》本及抄本。
1.69 万字 | 2022-11-30 09:49更新